林有田博士之「Top Sales黃金銷售力」第31招:「討價還價」是一種人際活動


   長期到市場買水果,給我琢磨「討價還價」心理的機會。

具體來說,「討價還價」也是一種人際活動,表面上買賣雙方圍繞

「價格」爭來爭去,實際上這「價格」後面蘊含著豐富的心理活動。

我們不妨把「討價還價」鏡頭放慢看一看:

一、確定對方的狀況。首先,在談價時,雙方在互相打探,

收集「對方說話方式、語氣、表情」等資訊,跟自己經驗中的人

進行「比對」,確定對方是哪一類型的人。


二、斟酌對方的可能性,做出決定。然後,雙方按一些「既定的模式」

來應對。買的人開始還價,並密切注意捕捉賣者的表情,

然後雙方都陳述自己的理由,比如賣者說生意不好做,買者說口袋不深、

預算有限、別家價錢比較低等。當然雙方的言辭、表情都有些喧譁、誇張。

彼此把該說的話都全盤脫出,在一說一聽中,如果雙方都達到

心理平衡,就有可能把生意給敲定。
  
賣者有時看似讓了一些利,其實如果這種交往很投機,

下次買者還會去找賣者,因為一方面「一回生,二回熟」,

熟人總給人放心和親切感;另一方面,買者「討價還價」比較成功,

心情自然愉快,雖是小錢,卻感到了一種相互理解和勝利的喜悅。

想買的人的不斷光顧,也就讓賣的人有了賺頭。


Comments

每星期我都要去菜場買水果兩次。買水果當然免不了要「討價還價」,這看似為了一點「蠅頭小利」的「討價還價」,其實也有心理學問呢!
  我跟賣香蕉的阿伯「討價還價」,硬要把一斤25元的香蕉還成20元。阿伯搖頭不答應,堅持要25元一斤,我掉頭便走,阿伯理都不理,沒一點想要賣給我的意思。
嘿!我落敗了!再往前走,另一個水果也在香蕉,我湊過去砍價,老闆娘說:「台中蕉優惠價22元一斤,還價不賣!」老闆娘稱好說:「5斤四兩,算個整數110元!」,這時我貪便宜心理啟動,硬要從水果堆中拿三粒聖女小蕃茄心中才舒坦,老闆娘像是非常了解我的心思,竟然給我加了兩粒,也就等於我還價成功。
真讚!老闆娘爽快,下次一定買她家的,我樂樂不可支地走了。
每星期我都要去菜場買水果兩次。買水果當然免不了要「討價還價」,這看似為了一點「蠅頭小利」的「討價還價」,其實也有心理學問呢!
  我跟賣香蕉的阿伯「討價還價」,硬要把一斤25元的香蕉還成20元。阿伯搖頭不答應,堅持要25元一斤,我掉頭便走,阿伯理都不理,沒一點想要賣給我的意思。
嘿!我落敗了!再往前走,另一個水果也在香蕉,我湊過去砍價,老闆娘說:「台中蕉優惠價22元一斤,還價不賣!」老闆娘稱好說:「5斤四兩,算個整數110元!」,這時我貪便宜心理啟動,硬要從水果堆中拿三粒聖女小蕃茄心中才舒坦,老闆娘像是非常了解我的心思,竟然給我加了兩粒,也就等於我還價成功。
真讚!老闆娘爽快,下次一定買她家的,我樂樂不可支地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