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林有田博士談自我激勵和團隊激勵】遇到困難,究竟要直面困難,迎難而上?還是束手就擒?
在這個世界上,國家裡,有太多的力量會徹底改變「熱情」、「理想」至上的樂觀主義者,不過我還保留著最後一份「樂觀」。
畢竟,我也是個「現實主義」者,遇到自己能力不及,或無能為力的事情,我也會悶悶不樂,比如經濟上的不公平、景氣的蕭條、戰爭、人們一次次地忘記歷史教訓、我們這個是非不分的社會、立法制度中對財團的過分靠攏,還有社會試圖剝削勞工的薪資。
但是我發現,生活可以變得美好,只要我們能看到「光明」的一面,看到杯子裡還有半杯水,並相信理智終會勝利。
這是我的「樂觀」性格使然!!你習慣用什麼方式、用什麼角度來解釋發生在你身邊的事?特別是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遇到的不愉快。
「成功」是一種習慣性的思考方式
許多例證告訴我們:擁有多一點樂觀的「想法」和「作法」,成功就變得容易了
無論經濟再怎麼不景氣,總還是有人能安度危機,甚至創造無限的商機,讓自己縱橫職場,百戰百勝。
不錯,時機好的時候,良機處處,但在最不好的時機裡,也仍然隱藏著無限的大好生機。
所以,只要你對未來有美好的「期盼」,有「我一定要成功」的想法,制定行動方案,聽取別人的建議,並集中精力解決問題,信念堅定不移,就算處在經濟衰退的環境裡,一個人懂得「打造自己的景氣」,多給自己打一點氣,多爭一點氣,並不斷鞭策自己「全力以赴」,你要不想成功,都很難!
好好養成「樂觀思考」的習慣,可以讓我們在、不如意的情況或困境中不至於流於冷漠、憂鬱或沮喪,幫助情緒管理,並能帶來良好的健康狀態,同時有助於開創事業上的佳績。
培養樂觀好習慣的三個方法
誰都不能代替你去思考。無論是「樂觀主義」還是「悲觀主義」,說到底是你自己的選擇;你有權決定如何判斷每一件事;你有權選擇怎樣理解所有的事情。
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工作、情感生活的工程師,我們自身幸福生活的設計師。有很多駕馭樂觀好習慣的方法,但要樂觀地去設計和落實。
一、記錄當天三件有積極意義的事情。每天睡覺時,花幾分鐘記下當天發生的三件有積極意義的事,讓每一天都有一個樂觀向上的收尾。
二、減少負面的暗示。遇到事情要往好的方面想,而不要只是擔心會遭到失敗。
三、欣賞自己不錯的傑作。不管你做的是什麼工作,都從中找到對你來說,有成就感的結果。如果你的工作是擦地板,那麼就後退一步,欣賞一下你擦出來的地板有多麼光潔吧。
「樂觀」是可以學習的。如果你希望變的更「樂觀」一點,或是想知道更多「樂觀」的好處,我推荐你讀正向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之父塞利格曼(Martin Seligman)所寫的《學習樂觀‧樂觀學習Learned Optimism: How to Change Your Mind and Your Life》這本書。
Comments